春风十里桃花艳,指尖匠心绽芳华。4月7日,阳泉市“十里桃花映山城”——2025年“阳泉消费季”桃河市集盛大开幕。市妇联精心策划的“巾帼献好品 桃花映山城”女性非遗文创手工艺展销亮相桃河市集,以文创+手工的创新模式,为春日桃河增添了一抹绚丽的巾帼亮色。本次活动吸引了多名来自全市的女性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创业者,集中展示刻花瓷、掐丝沙画、扭扭棒、手工沙画、平定紫砂、手工编织、葫芦烫画等7类非遗文创产品,通过展示+体验+销售的立体化呈现方式,生动诠释了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
活动现场,平定紫砂手工艺传承人张佳佳的摊位前围满了群众。她精心制作的砂陶茶具,以本地紫砂泥为原料,经手工拉坯、雕刻、烧制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古朴雅致的造型与盛开的桃花相映成趣。“我们将传统紫砂技艺与现代茶器设计结合,推出了生肖紫砂茶宠、茶具旅行套装等系列产品,既实用又具收藏价值。”张佳佳介绍道。平定刻画瓷传承人张艺带来的刻画瓷冰箱贴、云水瓷茶壶、茶碗更是吸睛,其独特的湿作法,充分展示了陶瓷“拙朴厚重、拙中见巧“的艺术特色。
除了传统工艺,市集上的非遗+创新作品同样令人眼前一亮。城区河边街非遗之家董淑芳将传统掐丝沙画工艺与现代家居装饰结合,推出了家居摆件、团扇等产品;平定编织手工艺者翟丽娟结合本次桃河市集主题,推出桃花元素的发卡、项链、手包等文创产品,深受年轻游客喜爱。市妇联借助本次桃河市集活动,为女性非遗文创手工艺者搭建展销平台,着力打造“巾帼好品”集群品牌,带动更多女性手工艺爱好者创业就业。
本次活动是市妇联落实省第十三次妇代会巾帼建功追梦工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妇联创新推行带头人+非遗工坊模式,在全市建立了14个女性非遗文创基地,通过开展布老虎、刺绣、剪纸、扭扭棒、编织、沙画、铝丝编织等各类培训,带动近300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活动现场,来自高新区银龙社区指尖幸福手工坊的吴瑞兰展示了她的扭扭棒作品。以前只能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参加手工坊的培训后,学会了扭扭棒制作,按件计费,多劳多得,打发时间的同时,给家里增加收入。 她笑着说。
为助力女性非遗创业者拓展市场,活动现场阳泉广播电视台同步直播女性非遗文创产品,吸引更多的群众在线观看。开云入口此外,市妇联还积极对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阳泉硒品”抖音直播间,广泛宣传推介富硒农产品和非遗手工艺产品,开云入口让“巾帼好品”走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除了静态展示,女性非遗手工艺人还开创“非遗体验”服务项目,拓展增收渠道的同时,也弘扬了阳泉优秀传统文化。本次活动中,手工沙画艺人武凤珍专门设置沙画体验区,让大家一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平定紫砂、葫芦烫画等手工艺人依托工作室开展手工制作体验课,为妇女姐妹搭建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妇女就业增收。
本次“桃河市集”将从4月7日持续到五一黄金周,串联桃河北岸11个活动点位,以缤纷花海为底色,融入非遗展示、文艺表演、多元市集等元素,结合特色消费场景,全方位展现阳泉“春之画卷”的独特魅力,让市民在踏青赏花的同时,感受文化熏陶、乐享消费实惠,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春日文旅新名片。
以花为媒,以技会友。此次桃河市集为女性手工艺者、乡村工匠搭建了交流展示与产品销售的平台,既助力了阳泉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又带动了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增收。
今后,市妇联将继续发挥“联”字优势,持续搭建更多优质平台,推动女性非遗手工与文旅产业、电商经济、美丽庭院建设深度融合,让女性手工艺者在传承创新中绽放光彩,为阳泉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她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开云入口